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纪检干部,在从事宣传工作的数年时间里,愈加发现网络宣传工作的重要性。秉持着“用心生活,正眼看世界,热心品人生”的理念,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“心生活工作室”,如今有不少文章得以在网络上传播,并且本人也获得2015年度“全国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”的荣誉称号。
品读经典,自警自律。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作为“万经之王”,论述了修身、治国、用兵、养生之道,而多以政治为旨归。在当前重拳反腐的时代背景下,《道德经》这部经典的力量也需要跟随时代的脉搏一起跳跃,让我们共同捧起《道德经》,从中得出新的廉政启示。
大道废,有仁义。智慧出,有大伪。六亲不和,有孝慈。国家昏乱,有忠臣。
这一章再次充分展示了老子的辩证思维,与《道德经》一开始对“有无”、“美丑”、“高下”的思考似有一脉相承之意。他认为,当人们不认识、不遵循、不尊敬道的存在时,会在思想意识上形成混乱,这个时候才需要“仁义”这样具体的、可触摸的行为规范来匡正人们的举止。但是这种具体的行为规范,是需要动用人们的心智和机巧的,当人们的心智被充分开发后,如果不能时时处处谨慎应用,难免会有狡诈的心计和虚伪的仁义产生。你们看六亲不和的家庭,真正孝慈的行为有多少?国家动乱的时候,真正的忠臣又有几个呢?
老子的这一章我见过的解读都很简单,但我认为这一章却是有深刻启迪意义的:一、今天的我们常常将聪明、获得作为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准,至于途径是否遵纪守法、是否遵循自然规律统统放在了脑后,结果一时的显达却换来无穷无尽的烦恼,这是不是舍本而逐末呢?二、如果一个人能恪守本分,不起非分之念,我们即使不要求廉,又何妨?一个人如果懂得洁身自好,我们即使不用纪律法律去约束他,又何妨?在我们大力弘扬廉洁,严格执行纪法的时候,千万要想一想人本身自律的主观能动性为何被淹没了,如果找准这个要害,启发起人的自律自警之心,才能真正实现不想腐、不愿腐的治本目标啊!